首页 >> 三叶青藤

安徽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科技兴粮造就好年景毛俭草

时间:2022/07/14 17:09:25 编辑:

安徽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科技兴粮造就好年景

安徽省今年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,达466.45公斤,比上年增加79.15公斤;小麦每亩净利润为322.13元,较上年增长72.51%。但小麦种植成本继续增加,对全省13个小麦主产区调查显示,今年我省小麦每亩总成本为749.94元,比上年增加51.37元。如何有效化解成本上升对小麦种植效益带来的侵蚀,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?

记者连线

“同样一块地,我来种能比别人增产3成以上”

48岁的孙子富,是涡阳县陈大镇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。这倒不是因为种植面积大,而是他种的小麦产量高。 “今年午季,1200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30公斤,比去年提高了20%以上,亩均纯效益超过300元。 ”孙子富说,除了天气条件好外,主要是科技到位率高,“同样一块地,我来种能比别人增产3成以上。”

孙子富介绍,从耕种环节说,他对土地全部实行旋耕深松,提高土壤涵水能力,增加土壤活性。种子全部进行药剂拌种防虫害。播种则实行精量播种。 “别人往往播到20公斤,我只播10公斤。 ”他说,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适期适墒,精确控制播种深浅,而且底肥采取“正位深施”的技术,而非一般农民进行的撒施,只有配合这些技术才能确保一播全苗。

“田管科技含量越来越高。 ”孙子富说,除草和病虫害防治,要求选用环保药品,科学调配使用方案提高效率,利用三轮自走式植保机,则能确保大面积小麦及时统一防治。与以往比,现在更重视施返青肥和拔节肥,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。

“缺乏理想的技术方案,经常按自己的土方法搞,效果一般”

“今年收获前下了雨,倒伏比较厉害,影响了产量。 ”在庐江县同大镇,记者遇到种粮大户艾文春。他介绍今年他的小麦亩产只有800多斤,不理想,扣除成本,每亩地纯盈利不到200元。艾文春说,通过改善施肥的技术方案,或者药物喷洒,可以促进小麦秸秆粗壮,提高抗倒伏能力,但他并不掌握这个技术。在病虫害防治中,缺乏理想的技术方案,经常按自己的土方法搞,效果一般。

“其实只要技术对头了,增产不难。 ”艾文春说,比如去年的水稻,他在专家指导下摸索出病虫害防治的方案,效果好,而且成本每亩比以前降低100元左右。 “我们这里是旱湿轮作,土壤是黏土不能搞深松,这种条件下如何实现小麦高产,我咨询了不少专家都说没有系统的成熟方案。 ”艾文春说,现在要求秸秆综合利用,这对病虫害防治、耕作技术都有新的要求,而且会提高种植成本,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。

基层观点

“因地制宜,完善和加强技术推广应用”

“稻茬麦往往出苗不全、不匀,耕作管理粗放,施肥不足,生育后期多雨,病虫草害均较普遍。北方稻茬麦则因茬口迟,播种晚,又多遇后期干旱,整体看稻茬麦产量比冬小麦低不少。这也是小麦增产的潜力所在。过去庐江种小麦的不多,随着土地流转加速,小麦适合规模化经营,因此大户种植小麦越来越多。 ”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对记者说,由于像庐江这样的很多稻茬麦地区不在省小麦高产攻关覆盖范围,技术方案也以北方旱作冬小麦为主,发展稻茬麦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撑。 “这需要有关部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,组织进行适用技术的攻关,因地制宜,完善和加强技术推广应用。 ”

专家评述

“没有科技支撑,就不会抓住这样的好年景”

“今年的小麦丰收,虽然有天帮忙的因素,但如果没有多年的科技推广积累,形成了高产的技术机制,是抓不住这样的好年景的。 ”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首席专家、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认为。比如今年的亩穗数比往年多,这与播种技术有关,而面对后期赤霉病发生,各地有成熟的防治技术方案。 “没有科技支撑,就不会抓住这样的好年景。从当前农业发展来看,我感觉农业生产对科技创新的渴望非常强烈,过去是科技推广转化难,现在是创新跟不上生产需要,需要进一步组织针对农业生产,加快技术创新。 ”马传喜说,今年夏收后,我省第二轮小麦高产攻关主要目标已经提前一年实现,现在正谋划新一轮的高产攻关,这依然需要科技作为支撑。一方面,要优化耕种技术方案,围绕新形势下秸秆全量还田的需要来制订,推广玉米迟收技术,改善农机装备,发展大马力的农机,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。还田后还要研究如何形成合理的技术方案,以应对秸秆全量还田后对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的新要求。另一方面,要统筹考虑产量、成本和生态环境,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农业生产不能再单纯追求产量,要继续以科技创新和应用,解决规模经营的成本持续上涨问题,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方案,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和发展质量。

对策建议

“要加快粮食生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应用”

“提高机械化水平,是化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有效手段。 ”省农机局局长刘绍太告诉记者,目前,我省农机化发展已进入到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关键期。下一步要着力提升和优化粮食生产机械装备水平,注重结构优化调整,从过去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环节机械化,向注重粮食全程机械化发展转变。以小麦生产机械化质量提升和玉米机收、水稻机插、机械化秸秆还田、烘干仓储机械化等为重点。

“同时,要加快粮食生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应用,积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,提高机械作业的水平和质量。小麦主攻耕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,水稻主攻标准化育秧和机插秧。 ”刘绍太表示,目前小麦生产已经实现较高水平全程机械化,省农机局正在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推广步伐,今年全省确定1个水稻生产大市为先行市,其他水稻生产市各选择1~2个县(市、区)为先行县,实现机械化育插村村全覆盖。(来源:中安在线)

白癜风扩散的

重庆治疗骨关节炎哪家医院强

重庆东大胃肠医院医生态度好吗追求卓越 服务重庆市民

田文傲医生

保定儿童皮肤科哪个医院好

相关资讯